奋力走在前列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17-10-18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山东省东营市实验幼儿园户外游戏

    党的十八大以来,山东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按照国家领导人山东工作要“走在前列”的要求,大胆探索,勇于创新,紧紧围绕提高教育质量这一战略主题,从调动校长、教师、学生三个方面积极性入手,着力破解办学为什么、教学为什么、学习为什么三个带有根本性的难题,坚持问题导向,统筹考虑改革的系统性、关联性和耦合性,系统设计,确定了教育综合改革的整体思路,推进基础教育综合改革、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实施高等教育综合改革。

    山东教育综合改革实施几年来,在一些关键领域取得了突破进展,破除了一些体制机制障碍,教育发展呈现出勃勃生机。城乡、校际差距不断缩小,教育公平取得重要进展;教育结构进一步优化,与山东经济社会发展适应性不断增强;教育保障切实加强,改革发展基础进一步夯实;教学改革全面深化,教育质量稳步提升。为展示山东教育改革与发展“砥砺奋进的五年”的成就,我们从深化基础教育综合改革,构建现代职教体系,深化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破解城镇普通中小学大班额难题,推进普惠性幼儿园建设,实施教育精准扶贫“323工程”,创新中小学教职工编制管理等几方面入手,对山东教育改革与发展进行系统梳理,为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献礼。

    立德树人 深化基础教育综合改革

    2014年12月,以省两办名义印发《关于推进基础教育综合改革的意见》(鲁办发〔2014〕55号),出台了24个配套文件。

    一是深化德育和课程教学改革

    实施德育课程改革。构建德育课程、学科课程、传统文化课程和实践课程“四位一体”德育课程管理体系。国家教育部门专门在济南举行新闻发布会,向全国推广山东德育改革经验和做法。明确6个试点城市整体推进德育改革,组织开展德育优秀课例展评活动。审定通过传统文化课程教科书,在小学、初中和普通高中三个学段全面开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出台《山东省中小学教学基本规范》,就课程、管理、实施、课外指导、评价等作出规范要求。探索不同学段分层教学、同一学段多样选择的体育教学模式。实施学生体质提升计划、学校艺术教育普及计划,加快发展青少年校园足球,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

    二是改革考试招生制度

    推动各地深化中小学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落实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制度,建立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制度,依据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和综合素质评价结果,实行等级录取,或者“分数+等级”录取机制。目前,已有15个市按照省里要求出台中考改革文件。积极推行义务教育学区制建设。推进学区内招生培养、教师资源、课程建设、教学研究、教育资源、家长资源“六统筹”,据初步统计,各地共建设学区1918个,覆盖义务教育学校11275所、教学点1699个。

    三是推进中小学校长职级制改革

    2014年以来,山东省先后在青岛、潍坊、烟台、威海、菏泽、日照、莱芜等7市开展中小学校长职级制改革试点。按照全省全面推开校长职级制、中小学去行政化改革的要求,目前17市均已出台改革实施方案及相关配套文件。截至6月,有6个市全面完成职级认定工作,7个市全面完成职级聘任工作,共有71个县(市、区,含开发区等)完成职级认定,占比41.3%,86个县(市、区,含开发区等)完成职级聘任,占比50%,43个县(市、区)落实职级薪酬待遇,占比25%。

    四是完善教育评价制度

    组织开展教育质量综合评价工作。在各市市直高中和县(市、区)高中选取140所学校,委托北京师范大学组织开展普通高中教育质量评价工作。2017年进行语文、数学、外语、政治、历史学科的评价监测,目前,测试工作全面结束,北京师范大学正在对问卷和测试结果进行诊断分析。

    五是优化教师队伍管理

    推进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管理改革。截至2016年底,全省137个县(市、区)已全部推开“县管校聘”管理改革。青岛、潍坊、淄博、滨州等4市确定为全国义务教育教师队伍“县管校聘”管理改革示范区;启动了省级“县管校聘”改革示范区建设工作。全面实施教师交流轮岗制度,近两年,全省交流轮岗教师6.65万人。创新编制管理,建立中小学教师编制总量控制、动态调整机制,按新的核编办法,全省在学生基数减少39.11万人的情况下,核增编制8764个,2014—2016年补充教师8.53万人。积极落实乡村教师支持计划,截至2016年底,全省各地均已出台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实施办法。提高中小学中高级教师岗位设置比例,乡镇工作人员惠师政策正在逐步落实到位。

    六是大力促进教育公平

    推进解决城镇普通中小学大班额问题。截至6月,全省各地累计完成投资923.11亿元,为总规划的78.17%;新建、改扩建学校已开工2948所,占规划总数的95.47%,竣工2127所,占规划总数的68.88%;新聘教师90952人,占规划总数的80.2%。加快推进“全面改薄”工作。截至6月,全省“全面改薄”工作已累计投入资金456.82亿元,占规划总投资的108.54%,校舍建设开工率109.97%,竣工率94.02%,设施购置采购完成率105.77%,各项工程进度居全国前列。实施学前教育二期行动计划。截至6月,全省共开工建设完成4878所幼儿园,完成率为83.40%。其中,2017年建设完成692所,新增幼儿园教师8793人(新增在编教师1900人),投入资金21.44亿元用于幼儿园建设,全省普惠性幼儿园达到17065所,占幼儿园总数的80.89%。

    内涵发展 全面启动高等教育综合改革

    2016年4月,省政府部门印发“省两办关于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意见”(鲁办发〔2016〕19号),全面启动山东省高等教育综合改革。全省高等教育战线紧紧围绕省政府部门的决策部署,坚持内涵发展、特色发展,以改革破解教育难题、激发内生活力,改革势头良好,取得明显成效。 

    一、高等教育规模不断扩大,结构布局更趋合理

    2017年,山东省普通高校发展到145所,位居全国第三。2016年高等教育在校生总规模达到258.02万人,位居全国首位。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50.8%,超出全国平均水平8.1%,跻身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首个阵营。科技教育资源融合实现重大突破,在推动省内燃机研究所并入山东交通学院、省化工研究院并入青岛科技大学的基础上,整合泰山医学院与山东省医学科学院、山东省立医院成立齐鲁医科大学(筹),整合齐鲁工业大学与山东省科学院成立新的齐鲁工业大学,进一步优化了全省高等教育结构布局,也为国家科技教育体制改革积累了经验。 

    二、学科建设成效显著,专业结构更加优化

    全面推进“双一流”和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建设,“十三五”期间省财政筹集50亿元,首批立项支持32个一流学科建设项目;省财政筹集20亿元,立项支持60个高水平应用型重点建设专业(群)、40个培育专业(群)建设项目。截至2017年9月,山东省高校共有47个学科进入ESI学科排名前1%,上榜学科排名普遍呈上升态势。2016年省科技奖励中,高校作为首个完成单位囊括了省自然科学技术奖和技术发明奖的全部一等奖,获奖数量分别占总数的72.7%和75%。2017年,山东省高校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立项1556项,比2016年增长了18.28%。实行分类拨款改革,将高校专业分为ABC三类,实行差异化定额拨款。目前,省属公办本科高校(除医学类高校外)全部纳入专业分类拨款定额改革范围。统筹全省10%的本科招生计划,调剂用于特色明显、优势突出、社会急需以及适应新兴产业的专业,引导高校调整优化专业结构。

    三、教育教学改革持续推进,教育质量不断提高

    坚持“立德为先”,将立德树人贯穿教书育人全过程,积极构建思政育人、专业育人、文化育人、实践育人“四位一体”的德育体系,形成全科、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育人的有效机制。深化学分制管理改革,牢固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办学理念,推进因材施教、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截至2017年9月,已分批批准了39所省属公办本科高校实施学分制管理改革,占比达到95%。鼓励并支持学分制改革试点高校组建专业联盟、课程联盟、创新创业教育联盟等多类型的教学联盟,推动联盟高校之间实现联合培养、学分互认、课程共享、师资共享、实践教学条件共享等。全面实施弹性学制,允许学生休学创业。启动地方免费师范生培养计划,遴选9所省属师范类本科高校,自2016年起3年招收1万人,面向乡村学校培养本科层次“一专多能”的初中教师和小学全科教师。启动实施全省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工作,2017年遴选4所省属医学高校面向全省招收600名免费医学生,为乡镇卫生院培养从事全科医疗的卫生人才。

    四、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不断深化,教育水平明显提升

    坚持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10所高校被评为国家教育部门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7所高校被评为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强化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着力提高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能力,2016年、2017年,山东省省属本科高校分别获批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立项2502项和2646项。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取得优异成绩,在第二届全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山东省共获得金奖3项、银奖3项、铜奖19项,金奖占比为全国总量的8.3%。

    五、“放管服”改革向纵深推进,高校办学自主权不断扩大

    扩大和落实高校用人自主权,实行人员控制总量备案管理,高校自主拟订校内教学、科研、教辅机构设置方案,自主制定岗位设置方案,自主安排执行用人计划,自主公开招聘各类人才,自主开展职称评聘。完善高校内部治理结构,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督促高校健全落实以民主集中制为核心的党政决策机制,以尊重教育规律为原则的学术决策机制,以师生广泛参与为特征的民主决策机制,以有效监督为目的的回避、公开机制,高校章程有效落实,全省高校向社会发布年度质量报告,接受社会监督。探索实施第三方教育评价,由管理部门单一评价改为社会多方参与评价。

    打造品牌 实施教育精准扶贫“323”工程

    到2020年如期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目标,是我们党向全国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贫困人口全面脱贫是实现小康的重要标志。扶贫先扶智,教育扶贫在脱贫攻坚全局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作用,承担着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历史使命。近年来,山东省深刻认识教育扶贫在全省脱贫攻坚中的重要作用,把其作为一项极其重大的政治任务抓紧抓好抓实,聚焦深度贫困地区教育发展短板和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子女成长需求,打出教育精准扶贫组合拳。我省教育扶贫工作主要是围绕“323”思路来进行,即实施3项计划、构建2个网络、完善3个体系。

    一、实施3项计划,“织牢”补短托底网

    一是着力推进“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从2016年起,山东实施了“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总规划投入17.28亿元,对省扶贫开发重点村中661所有需求的义务教育薄弱学校予以重点改造,全面改善基本办学条件。截至目前,累计完成投资11.79亿元,新建、改扩建学校564所,有效改善了扶贫重点村学校的办学条件,为贫困家庭孩子接受更好教育提供物质条件。

上一篇:奋力走在前列     下一篇:走向2030年的教育